江明扬
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
记得高中生物学老师说过,生物都有一种希望维持稳定状态的倾向,一旦稳态被破坏,生物就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我想我们大概就是这样的吧。时间悄悄的走了半年,蓦然回想,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着实变化不少,但是却依然感觉处于非稳态。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回忆在母校井大的一幕幕,回忆我们在最早得知有机会来同济学习时无法掩饰的兴奋,回忆我们离别母校的感伤。
对于生活,只能说是勉强适应了,但是内心还是无法平静。显然,我们一行人并没有口中所说的那样容易就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但都很明显的感觉到大家身上发上了变化。我们发现大家比以前更容易抱怨了,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话语也少了,甚至很多人为了考试而失眠,复习到头晕想吐,心惊胆战。显然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是对我们不利的。但是大家又感觉很难摆渡自己,在这样一个周遭的同学大都孤僻怪异的异地,在这样一个被别人视为劣等生、被自己看不起自己、找不到自信的环境里,想不内向都难啊。其实这主要是个适应问题,这边的作息时间和母校不同,最主要的是下午13:30上课,中午几乎只有吃饭时间,因此刚来就想下午有良好的学习效率,简直是妄想。再就是这边的同学肯定没有母校的热情,你来到教室后就是空气,非常可能你很热情的和同学打招呼,他会对你漠然未见,班主任更是难以谋面,尽管我们多次电话请教。然后就是因为学习压力,因为刚来,我们只听说考试很难,挂科却很容易,而且没有教材,前面的专业课衔接不上,同学们又相当认真,我们会感到很吃力,因此我们心里没底,会很担心。但是,换言之,人生经历往往是难得的,如果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做出成绩,或者正常生存(不处于劣势)那就是成功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更顺利的适应了。
对于学习,可以明确地概括如下:学生很拼命,学风很浓厚;老师有激情,授课思路新;领导很关注,改革忙不停。对我们印象最深的有几点:一是,我们经常看见这边的学生走在车辆穿行的路上看书。二是,学生在冬天排队进图书馆居然能排到食堂去(长达80米,排队时间最长的可达到一个半小时)。三是,课程考核老师经常“玩”出多种花样,综述、论文、报告、PPT讲课、答疑等,而且考试的题目也是相当活跃,让每一个人都有话讲,但又答不全的那种。四是,老师讲课非常注重互动,不管我们的答案是否靠谱都很鼓励我们回答。五是,授课时老师为尊,即使有听课的院领导在,老师都可以依然讲着自己的课,固执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对领导不予理睬,甚至有这样的情况,领导想听课,需要先打招呼,还会帮忙擦黑板。六是,这里的课程确实要求很严格,公选课都能要求5000字论文加PPT讲课,加平时讨论表现等。专业课可就更不用说了。很注重实验,更注重实验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的同学会为了一个我们看似简单的实验结果分析三天,分析上千字,从原理到步骤,从实验参数到最终结果,还有改进意见等,并且如果实验失败了,他们会想方设法另找时间重做。七是,这里的成绩评定指标相当活跃,只有大概的优良中差的评定,如果你选的课不及格或是成绩不理想,还可以选择重修,而且成绩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当然这些不一定都好,比如说成绩评定,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考核水分很大,不如分数那样客观公正。如果你试卷考试有80分,它是和89分一样只能拿“良”,然而别人考90分就可以拿“优”,即使是这1分之隔,可能对你的绩点和排名影响很大,何况要是很多门都这样。当然也存在我们不如其他人,但是考试成绩和别人一样的情况。其次,课程的成绩要求正态分布,各等级要有所控制,一般“优”只能占1/5,而且很多专业选修课,因为课程改革,老师要求讲个课和写个小论文,很多平时极不认真的同学,随便也能拿个良,因为除了优就是良了(只是针对部分专业选修),那么就和大多数同学没有任何区别了,其他学习认真的同学的积极性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我们发现这里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个性很强,但是似乎不太尊重老师,喜欢单干,比如上课的时候,他们喜欢一个人坐一排座位,吃着早餐,全然不顾老师的讲课,在当我们看到老师对一个同学提问时,他还在啃面包,过了半分钟后才慢悠悠的坐在座位上说了些什么应付了事后,我们就开始折服老师惊人的容忍能力了,更不用说老师只需要有人来上课就会感到非常满足了。
对于周围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我们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的:领导都很忙,总不停的有电话业务;而工作人员(比如说楼管,清洁卫生的阿姨等),我们会发现他们相当和蔼,会很友善的和很多人打招呼,会在楼下黑板上非常人性化的提示:“天冷,注意感冒”、“祝西南八楼的同学们新年学习进步,越长越帅”等,而且打扫起卫生来也相当拼命,甚至会站在护栏上擦窗户。
对于教学资源,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有钱自然好办事。记得我们在上基因工程实验时,我们发现学院是相当的舍得,移液枪头大家可以随便用,什么酶啊等贵重的生物制剂,也是供应充足。而且还听说学生在老师的实验室做实验时,一些实验可以随便做的。此外在这里,我们对不统一发课本感觉很吃惊,课本居然是学生自己想买就买,相当民主,因此二手书店的生意相当火热。
对于联合培养方面,不用说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珍惜的,而且是相当感激母校,如果没有母校领导的努力,没有母校的帮助,我们永远无缘同济。这里我主要讲讲我们遇到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学弟学妹提供些许参考吧。来同济我们遇到的首要难题是选课问题,一直为大家所纠结,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毕业的重大问题,个中情节就不再赘述了。其次是我们来校后很多项手续均难以办理(报到、党团关系转接、住宿手续等)。刚来时的第一个星期,班上的同学都已经在上课了,而我们还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游荡;再次是一卡通问题,同济的一卡通是很方便,但是几乎没有现金交易处,饭堂逾期不候,所以刚来时我们会因为没有领到一卡通或者是领到后无法转账(没有农行卡或者是由于现金窗口不开放)而经常挨饿;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因为毕竟大学都一样,我们都已经入学两年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的。如果说想法,那么我们不成熟的希望如下:希望能够在入学不久就可以解决选课问题,希望一卡通最好是我们在井大的时候就能领到,里面是有一定现金的(以后我们可以补交),希望同济对口学院负责领导能够知道手续的办理,并告知班主任将有同学会插入班级。此外,个人狭隘地认为,大二交流比大三来可能更适合(当然各有好处),原因如下: 1.许多专业课在大二就开始安排,如果大三过来就已经和这边衔接不上了,学习势必吃力;2.如果课程理论与实践比例搭配不合适,学分修的不够等,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在母校大四时补齐,而这里大四是没有课的;3. 公选课是真正的大学综合文化,大二过来,就可以尝试两边的多元文化,学到更多的东西;4.对于像我们生物技术这类对实验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如果大三来,几乎就不能进实验室了,即使进了实验室也是个钓鱼的,毕业设计想好好弄几乎是没有希望的。5.大四回井大,可以不丢失以前的好朋友;6.对于想考研而言,大四回井大也会是不错的选择,这里的学习氛围只适合保研,而且大三的课程任务繁重。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愚见,并不成熟。写这篇总结也是意识流的,语言用词有不当之处,言语有歧义的地方还请见谅。
再次代表全体联合培养生衷心感谢关心和帮助我们的领导老师们,祝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
道路尽管泥泞,但我们会坚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