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第十批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

关于做好第十批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

各指导教师及项目负责人:

2023年第十批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院级结项工作已经开始,为做好此次结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题对象

20229月立项(未结题)的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二、验收所需提交的材料

1.《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申请表》一式两份(具体要求见附件1)。

2.《项目研究成果简介》一份(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2)。

3.《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一份:项目组对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详尽论述(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2)。

4.其他项目支撑材料:包括取得的成果、获得的奖励、调查问卷样卷、申请的专利、成果实物的原件或照片等。

请各位结项申请人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纸质版在20231130前交至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分园(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务科),支撑材料没有电子版的材料只交纸质版,要求纸质材料采用双面打印。学院组织专家审核通过后项目予以结题,并按项目批准经费、申报预算和学校财务规定予以报销相关研究费用。

附件1: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申请表

附件2:项目研究成果简介、研究论文格式要求及样版

附件3关于公布第十批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

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分园

20221123




附件1

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学院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井冈山388vip太阳集团制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1.填写结项申请书前,请先咨询指导教师或有关专业教师。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谨,一律要求用打印稿件。

2.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

3.申请书为A4本,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审查并签署意见加盖学院印章后报送教务处。

4.如表格不够,可以加附页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时间


 

专业

班级

学号

联系电话

EMAIL































指导老师

 

职称

 

职称





一、项目成果概述(项目研究的内容、成果、创新点和完成情况,300字左右)


二、项目成果形式及数量:(需另行提供附件)

1.□文献资料综述(   )份;2.□调查报告 (   )份 ;3.□研究论文 (   )份 ;

4.□软件        (   )份;5.□设计方案 (   )份 ;6.□硬件研制 (   )份 ;

7.□获得专利    (   )份;8.□心得体会 (   )份 ;9.□实物图片 (   )份

名称:

附件清单:


三、项目申报时的预期目标:








四、项目实施心得:(介绍项目组成员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着重描述其对于培养自身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感受,800字以内)





















五、经费使用情况:










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200字以内)

七、指导教师评语







 名:

   

八、学院意见




(公章):

     


附件2.

项目成果简介版式(1页)

持续低温后次日不同光强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项目负责人:曾庆梅(女,19878月生, 2006级生物技术本科专业)

项目参与人:殷志华、冯文明、郭征恒、黄慧燕、吴章一、谢文峰

指导教师胡文海教授

研究时间20081~200912


针对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低温弱光胁迫后强光对作物的伤害这一逆境胁迫,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为材料,研究遮荫保护作物免受低温后强光伤害的光合机制,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遮荫对低温后强光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遮荫对低温后强光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遮荫对低温后强光下黄瓜叶片对光能和CO2利用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成果:

1.持续低温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机构产生了伤害,恢复期强光加剧了黄瓜叶片光能吸收与利用失衡,导致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机构伤害程度的加剧;

2.恢复期一层遮荫(40%的透光率)减少了黄瓜叶片光能的吸收,减轻了强光对黄瓜叶片的伤害程度,有利于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恢复,其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得到显著恢复;

3.恢复期二层遮荫(20%的透光率)虽然有利于保护低温后强光对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伤害,但不利于其光合作用的恢复,其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恢复。

本项目研究结合我国南方冬春季节设施栽培生产中常见的低温后强光对作物伤害的现象,从能量平衡角度出发,研究遮荫减轻低温后强光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和光合机构的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遮荫手段可有效地减轻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低温后强光对作物的伤害。研究利用简单的遮荫技术减轻低温后强光对作物的伤害,可很好地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论文格式要求及参考版式(不超过6页):

持续低温后次日不同光强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曾庆梅,殷志华,冯文明,郭征恒,黄慧燕,吴章一,谢文峰

指导教师:胡文海

关键词:黄瓜;低温弱光;恢复;光强。


我国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常出现低温弱光胁迫后伴随着一段时间晴朗天气,这种情况下作物极易受到强光伤害,但有关的研究却较少。研究表明植物在低温胁迫下叶片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受阻,导致PSⅡ过剩激发能增加,引起光合电子传递链过度还原,最终导致叶片光抑制伤害。因此在低温弱光胁迫后的恢复期,减少叶片吸收光能将有利于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恢复。

为此我们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为材料,研究遮荫保护作物免受低温后强光伤害的光合机制,主要开展遮荫对低温弱光后强光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的研究。在黄瓜幼苗51心时进行低温弱光(8℃∕5℃100?mol m-2 s-1)处理5d后,置于全光照(100%透光率)、一层遮荫(40%透光率)和二层遮荫(20%透光率)条件恢复处理5d,分别于处理第015d和恢复第135d测定其成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于恢复第1d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于恢复第2d测定光合作用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

低温弱光1d即导致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迅速下降,但并未导致暗适应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的大幅降低,直到处理第5d才显著下降。恢复过程中,全光照下恢复第1d使得叶片PnFv/FmΦPSII保持较低水平,随后光合和荧光参数可缓慢恢复至对照水平;而遮荫则有利于PnFv/FmΦPSII的上升,并且一层遮荫恢复效果更好。恢复第1d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全光照加剧了光抑制的发生程度,而遮荫有利于光抑制的恢复。光合碳同化对低温弱光的敏感性大于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并且在恢复第1d时植株光合作用仍被严重抑制,此时强光照下由于叶片吸收光能远大于其能利用的光能,从而造成叶片更严重的光抑制,但遮荫则通过减弱植株叶片吸收光能,使得叶绿体内能量平衡得以保持,从而有利于光合机构和光合作用的恢复。恢复2d后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则表明,一层遮荫恢复有利于叶片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但二层遮荫则会导致恢复后期叶片对光能和CO2利用能力的降低。综上所述,持续低温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机构产生了伤害,恢复期强光加剧了黄瓜叶片光能吸收与利用失衡,导致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机构伤害程度的加剧;恢复期一层遮荫(40%透光率)减少了黄瓜叶片光能的吸收,减轻了强光对黄瓜叶片的伤害程度,有利于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恢复,其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得到显著恢复;恢复期二层遮荫(20%透光率)虽然有利于保护低温后强光对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伤害,但不利于其光合作用的恢复,其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恢复。


参考文献:

[1] Allen D.J. & Ort D.R. Impact of chilling temperatures on photosynthesis in warm climate plant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01, 6, 36-42.

[2] Feng Y.L., & Cao K.F.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inhibition after night chilling in seedlings of two

 tropical tree species grown under three irradiances. Photosynthetica, 2005, 43(4): 567-574.

备注:一、请在这个页面下把1.项目成果简介,2.论文两个内容粘贴进来。

     二、请不要改变此页面的大小及距离。

三、项目成果简介占一张纸(必须也只能一张),论文不能超过6页。


附件3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科院行政字[2022] 5

关于公布第十批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

经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学院党政联席会审核,共确定了《热改性磷灰石对Cd(II)Cu(II)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研究》等262022年度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现将立项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请各项目负责人按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指导老师要严格履行指导职责,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持,切实提升项目的训练成效,为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附件:生命科学学院第十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汇总表

                                                                                          2C8C5

                                                                                   



                                                                                                                                                                                                                                                                                                                                                                   生命科学学院

                                                                           2022915


井冈山388vip太阳集团               2022915


附件:

生命科学学院第十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汇总表

学院(盖章):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人:曾馨怡  电子邮箱:463003067@qq.com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人

参与学生

指导教师姓名

是否已参加
互联网+大赛

所属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姓名/学号

姓名

职称

1

热改性磷灰石对Cd(II)Cu(II)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鄢晓坤

2008104026

20环工1

1.连茜 2008101032

2.张宇鑫 210810402
3.章家梁 210810503
4.王旖 2108105059

1.刘仁绿
2.贺根和

1.讲师
2.教授

环境工程

2

分子结构对碳基材料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邓子琪

2008104050

20环工1

1.洪江楠 210810505

2.许桐2008104058

3.邓鸿宇2008104019

1.肖小雨

1.副教授

环境工程

3

四环素-Cu(II)联合污染对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创新训练项目

王明于

2008104006

20环工1

1.张金泉2008104005

2.刘钰林2008105023

3.章豪2008105012

4.杨春艳2008104004      

1.邹小明
2.戎玲玲

1.教授

环境工程

4

江西省圆颚蛛资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江子旻

2108103024

21生科3

1.谢垒2108103047

2.范琴2108103049

3.刘寒伟2108103020

4.李字亨2108103056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5

紫茉莉永久性花冠闭合的生态学功能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雷春华

2008101027

20生科1

1.祖叶2008101020

2.刘倩2008101026

3.许晶晶2008102016

4.张艳珍2008101017

1.闫小红
2.周兵

1.副教授
2.教授

生物科学

6

Pb-Cd复合重金属在土壤-水体-植物界面迁移的高效阻控材料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邓鸿宇

2008104019

20环工1

1.王子贤2008105046

2.洪江楠2108105050

3.刘强2008104023

1.曾馨怡

1.讲师

环境工程

7

农田土壤中 ARGs 对畜禽粪肥典型污染物联合暴露的响应及其机制

创新训练项目

李昱昊  

2008105054

20环工2

1.项嘟2008105041  2.谢景祥2008104004
3.刘涛2008105025           4.王芳辉2008105013

1.戎玲玲
2.邹小明


2.教授

环境工程

8

典型吸附材料对抗糖尿病药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余小丽

2008105047

20环工2

1.占天乐2008105017
2.徐锦鹏2008105015
3.曾雅琴2008105048
4.邹心洁2008104038

1.胡萃

1.讲师

环境工程

9

替诺昔康对斑马鱼神经发育的影响

创新训练项目

巴慧霞

2008101036

20生科1

1.罗家琦2008101038   2.刘洁菌2008102027  3.陈宏伟2108103042  4.林燕琪2108101007

1.胡红梅 2.刘发生

1.副教授2.实验师

生物科学

10

赣中南地区跳蛛多样性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明康

2108103006

21生科3

1.凌石青2008102012
2.林雨婷2108102007
3.杨寒池2108103003
4.冯雨萌2108103012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11

江西省刺足蛛多样性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马宁

2108103002

21生科3

1.甘子轩2108103060   2.何海2008102014

3.王徐彬2108103059

4.刘建鹏2108103019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逍遥蛛资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李文慧

2008102029

20生科2

1.李从正2108103025

2.钟艺慧2008104037

3.邹文英2009108018

4.王丹丹2108103033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13

高级氧化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的构效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胡建卉

2008104043

20环工1

1.李婉婷2008104032
2.丁超2008104027

3.高翔2008104055

1. 胡萃  2.肖小雨

1.讲师  2.副教授

环境工程

14

新疆地区跳蛛多样性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斌禄

2108103021

21生科3

1.杨展鹏2108103028

2.谢乾琦2108103007

3.张子彦2108103053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15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吉安城区古树名木生长调查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王天刺

2108103055

21生科3

1.尹佳2108103026
2.冷瑶颖210803050
3.胡逸菲210803045
4.施文婷2108103046

1.王宁
2.杜丽

1.副教授
2.讲师

生物科学

16

富马酸二甲酯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影响

创新训练项目

刘洁菌

2008012027

20生科2

1.袁强 2008102009
2.曾慧岚2008102030

1.曹子岗

1.教授

生物科学

17

农药杀扑磷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的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伍杰

2108104007

21环工1

1.伍杰 2108104007
2.刘书瑗2108104059
3.王志鹏2008102015

1.廖信军

1.副教授

环境工程

18

江西省球蛛资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黎霞

2008102017

20生科2

1.肖志鹏2008102010
2.杨翠 2108103022
3.谢垒 2108103047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19

城市不同功能区行道树种类及其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徐绍江

2008101012

20生科1

1.刘锴1908101008
2.王瑞嘉1908101003
3.陈阳逸2008102021
4.黄择文1808101010

1.王宁
2.杜丽

1.副教授
2.讲师

生物科学

20

赣中南地区管巢蛛资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何紫曦

2008102032

20生科2

1.代璐瑶2108103009
2.崔颖2108103027
3.丁小东2008102013
4.覃娇娇2004105006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球蛛资源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吴思佳

2008103039

20生科2

1.凌石青2008102012
2.甘子轩2108103060
3.代璐瑶2108103009

1.刘科科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22

印刷线路板行业氮氧化物高效治理工艺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吴秋英

2008105002

20环工2

1.钟索芳2008105038
2.曲梦瑶2008105055

1.尹丽
2.查红平

1.副教授
2.高工

环境工程

23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吉安市的分布及生物防治方法初探

创新训练项目

邱婷

2008102024

20生科2

1.陈街风2008102026
2.卢婧博2008102008
3.费明慧2008102039

1.曹裕松

1.副教授

生物科学

24

白屈菜红碱致斑马鱼毒性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书瑗

2108104059

21环工1

1.刘书瑗2108104059
2.伍杰2108104007

1.廖信军

1.副教授

环境工程

25

勤工助学 助力远航  

创新训练项目

曾雅璐

2108104012

21环工1

1.张阿夏2108104010
2.赖恒材2108104018

1.尹丽

1.副教授

环境工程

26

稀土矿区土壤及毗邻区农田土壤典型抗性基因的特征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中国南方省份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聂红丹

2008104035

20环工1

1.张永玲2008104048
2.陈佳惠2008104046
3.丁影2008105033
4.王婷2008104049

1.李蜜

1.副教授

环境工程